玉皇大帝真名叫什么宗玄先生与吴筠的故事

在唐代,中国道教达到了外丹学说的顶峰,社会上许多文人写诗和著文来赞颂外丹,但随着太宗时期服用外丹而死的人数不断增加,司马承祯和吴筠对此现象表示了担忧。他们强烈倡导内丹学说,并批判了外丹的副作用,从而开启了道教内炼长生内丹派的先河。吴筠,以字贞节,是华州华阴(今陕西)人,他年轻时就展现出通晓经史的才能,更擅长于文学创作。尽管他参加进士考试未能成功,但他的高洁品行使他远离世俗。

十五岁时,吴筠开始涉足道教,在南阳的倚帝山隐居学习,与同好者共同研读《上清经法》直至掌握奥秘。他后来离开嵩山,前往金陵访道,并最终隐居茅山。在那里,他与名士们交往并留下了一系列诗歌作品,被称为“躁东南”。玄宗闻听他的名声,便派使者征召他入宫。

在大同殿中,玄宗与吴筠讨论道法,其中玄宗询问神仙之事,而吴筠则回应:“这是山野隐士所做的事,最重要的是通过修德积功获得,这不是陛下的所能办得到的事。”后来,他被任命为翰林待诏,每当朝会时,与官员一同列席,即便有时候言辞过激,也是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因此玄宗非常赏识他。

天宝年间,当李林甫、杨国忠执政期间政治日趋混乱时,吴筠预见到国家将面临巨大的变动,上奏要求返归嵩山,但多次被拒绝。于是玄宗命令在京城建造一个专门的道院,让吴筠负责传授真理。在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再次请求回到茅山,此次得以实现。但不久之后,大乱发生,使得玄宗逃往蜀地,而江淮地区陷入盗贼侵扰之中。因此,吴筠又东游会稽,在天台剡中生活,一度与李白等诗人相聚交流,以诗相酬和。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在越中的生活中去世,其友人商议给予谥号“宗玄先生”。其生平著述主要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以及其他几篇文章,现在仍有三卷《宗元先生文集》的流传。此外,他还阐发了内丹思想,对未来流派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守静去躁”是他的核心观点之一。他认为人类依赖精气神,只要能够保持宁静,就能够避免役气带来的损害。而役气主要来源于情欲,这些欲望如若无法控制,将导致身体虚弱乃至死亡。他主张恬淡无为,不悲不乐,以达到元气畅和,从而通向仙界的道路。

其次,“守静去欲”需要持久恒久,这样才能制止情欲从萌芽状态发展出来,最终达到泰然忘情超然物外的心境,从而自然取得长生久视。这也就是成仙不可或缺的一步棋子。

最后,“神仙可学”,对于这个问题众多古人孜孜不倦探寻但未果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神仙之路比儒家墨家更高贵,因为它不仅仅关乎个人,更能够庆祝王侯福佑祖辈延及子孙,因此认为成仙确实可以通过学习实现,并且指出了几个自古以来成仙的情况:有的直接由天赋自然成为,有的人则需经过学习;还有些人的努力起初勤奋但后来荒废,最终无果。这三种情况都存在,所以不能简单概括所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