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十大名人中的药王爷孙思邈古籍中记载他能将草木变成神奇的药材

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

孙思邈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为寻医看病,几乎化尽了家的收入和田产。他的聪明过人,每日能诵读千余字,在老师眼中十分器重。十七、八岁时,他爱好读论《老》《庄》及百家之说,也很喜欢佛教经典。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下诏延请孙思邈。当时,大将军扬坚辅政,将来不会被重用。他曾对人说:“过此五十年,当有圣人出现,我才出来帮助他,来济世活人”。于是,他继续研究道教经典,在太白山中修炼。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孙思邈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撰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共三十九卷。提出了“人命至重”的道家医疗观点。他还精心炼丹制药,以备将来为民治病。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人会同名医撰写《唐新本草》。第二年,他不仅对陶弘景《本草》作了订正,并增补了百多种自己曾实践有效的药草。这部书完成后,被授予谏议大夫职,并任承务郎指导御医诊病和用药。

除了医学方面的贡献外,他还主张三教合融,为此,他写了《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和《明堂经图》,还为《老子》、《庄子》作了注,为道教理论建树。

由于他的忠诚侍御十六年、高贵的地位以及学术成就,他得到许多荣誉,最终回到了华原五台山。在那里,他撰成三十卷《千金翼方》,并无疾而终,一百四十一岁。这段历史,让人们更加敬仰这位真正的仙哲——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