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一贫穷有志探求仙道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在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父母为了耕织为业,养家糊口。由于身瘦力弱,小时常病,这种生活环境和体质,使得孙思邈自幼就开始了对疾病治疗的思考。
二名传朝野著书传世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下诏延请孙思邈。当时,大将军扬坚辅政,将来不久,就要去边疆作战,有预言说:“五十年后必有一圣人出现。”这句话仿佛预示着一个重要的人物即将到来。在这关键时刻,当事者们都感到忧虑,因为他们不知道谁会成为那个预言中的圣人。
三修炼成就内外兼修
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内外兼修的一面。他既精通中医学,也深研天文历法,对星象变化了如指掌。他还善于用笔墨表达自己对宇宙万象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文学艺术方面也颇具造诣。
四终老山中隐逸
到了晚年的孙思邈选择隐居五台山,他认为这里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是最适合修炼的地方。在这里,他继续研究道教经典,撰写《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著作,为后人的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料。此外,他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养生的方法,如静坐、呼吸练习等,这些都是他个人实践并推广出来的一套系统理论。
五遗产流传至今
现在,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于生命与健康、治愈与救赎之美好愿望,以及对于人类福祉之深切关怀。这份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追寻和继承的古代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