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爷孙思邈历代道家代表人物中的医术之神手持丹经在千古长河中流传下一份珍贵的医学遗产

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一、贫穷有志 探求仙道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父母为耕织为业,养家糊口。孙思邈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身瘦力弱,为寻医看病,将化尽了家的收入和田产。

二、名传朝野 著书传世

孙思邈在隋末唐初己成为著名的民间道医。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下诏延请孙思邈。孙思邈己料到这是五十年前自己说过出现的“圣人”,于是,便应诏来到长安。在此期间,他撰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共三十九卷,一百二十三门,这部书成为了中医学的一本经典之作。他还参与编写《唐新本草》,这也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

三、高寿不老 纳入仙界

显庆六年(公元661年),高宗让权给武则天时,由于大旱不雨,大赦天下召见善行祈雨之法师,但无效;最终不得已,再次召见孙思邈入宫祷雨,当夜大雨如注。此事后来,被认为是他的功绩之一。在晚年的生活中,他仍然保持着对自然和生命力的敬畏,对待疾病也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最终因病去世,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一份难忘的人格魅力。

四、遗泽流传 久远影响

至今,“药王”这一称呼已经流传千古,而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也被后来的学者不断地加以研究和修订,从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版本。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也反映出了他对未来几代人的深厚关怀。尽管时间过去了数个世纪,但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每一位追求健康与长寿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