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一贫穷有志探求仙道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在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父母为了耕织为业,养家糊口。孙思邈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身瘦力弱,便常常生病,为寻医看病几乎化尽了家的收入和田产。
二名传朝野著书传世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下诏延请孙思邈。当时,大将军扬坚辅政,将来必会出现圣人,我才出来帮助他。这就是我说的五十年前的话。当时,有个宰相魏征受命撰写前代史书,对有关史料恐不准确,便多次请教孙思邈,说:“你虽未经历过,但你却如同目睹。”
三修炼成就功满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全国瘟病流行,一时难以控制。那时候,有些僧人、道士借机以“秘丸”、“神丸”欺骗患者,大发横财。这一年四月,上疏禁止僧、道游医治病违者予以治罪。这个消息传到五台山上的孙思邈耳中,他便隐居在那里,以备将来为民治病。
四终老五台山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人会同名医撰写《唐新本草》。第二年的春天,当图文并茂的一部《唐新本草》撰写完成,这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因为孙思邈参与编纂有功,所以特赐承务郎职此任上,因时间充裕精研医学和道教典籍。
五遗迹留存影响深远
开耀元年的冬天,由于无疾而终享寿一百零四岁。在遗嘱中,他要求薄葬,不藏明器,不奠牲牢。他停尸月余颜貌如生色润不改入敛就棺时发现衣裳空空令人感到奇怪都认为是尸解成仙了。但实际上他的身体并没有变化只不过人们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仰与信仰。
六后续评价与崇拜
清顺治奉他为“神医”,此后,“药王孙思邈”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中国历史上,即使到了现代,也有人因为他的伟大而崇拜之。而他的作品,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至今仍然广泛使用,是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文献之一。此外,他的人格品质也成为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