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体玄先生——潘师正,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道德修养,成为了传播茅山宗法术的重要人物。他的前辈是新天师教主寇谦之,他在嵩山驻足三十年,不仅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教风,更被尊称为国师,使得新天师道遍及北方。
而潘师正之后,又有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继任。他在嵩岳居住五十年,扇动了茅山宗风,将其传播至全天下;甚至皇帝皇后都曾亲临嵩山,向他咨询道教事宜,其智慧与国师相比,可谓毫无差距。然而寇谦之和潘师正的结局迥异:寇谦之去世后,其新天师道很快便销声匿迹,而潘师正逝世后,却有人能发扬光大,使其永远流传不衰,这一现象值得后人深思。
作为一位出色的学者兼道士,隋宫玄坛上的潘師正字子真,是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人。在公元584年,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并从小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一面,如脚上有灵龟纹路、双手过膝等奇特特征。随着家境衰败,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信仰中生活并经历了一段艰辛的人生旅程。
当大业年间,刘爱道来到他的身边时,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刻的情感联系。当刘爱道对潘師正在谈话时,说:“除了你,还有谁能够驾驭三清中的良马?”这一言论触动了潘師正的心,让他决定拜刘爱道为老师。他们一起前往洛阳,并最终使得潜心修行、精研知识的潘師正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大圣人。
随着时间推移,王远知因病去世,但他留给世界的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即将接替他的学生—— 潘師正。在王远知去世后的某个时候,一场盛大的仪式上,当王远知预见到自己将要离别时,他把自己的遗愿告诉了潘師 正:“我想把你留在身边,但是我认为你的才能更适合于中岳嵩阳观,你应该立即前往,不容迟疑!”就这样,由于这份忠诚和信任,被派往中岳担负起继续发展茅山宗的事业。
到了那片宁静且美丽的地方,即双泉岭中的嵩阳观,与其他几位同僚共度日夜,他们共同研究各种知识,从佛理到儒义,再到道经,都尽力融会贯通。而对于三清教法尤其是太清之 道、三中真 之 道、六下真 之 道,他投入了最大程度的心力和精力。在此期间,还涉猎内外丹法,以及呼吸吐纳等技艺,以期达到仙境状态。他以自然界为榜样,每晚卧藤床食松饵,对自然保持默契钩通。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我完善,最终达到忘却尘嚣,无所不知的地步。
多年的努力终于让他完成了一本关于仙人的秘籍,并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广泛宣传茅山宗法,同时也积极寻找新的弟子。此外,当唐高宗因为听闻刘达合炼九阳还丹而召见刘达合,并建太乙观供他居住时,也曾推荐过潜心修行中的潘師正在京城,但由于性格坚持不屈,因此未能接受这样的荣誉。但高祖仍旧对他充满敬意,因为他的志向高洁而难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