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幽栖,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其生卒年份不详。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性格沉静,有敏锐的见识和卓越的智慧。在闲暇时光,他喜欢研读方外之术。唐朝开元年间(713~741),他考取进士一等奖项,即弱冠之年便成就了一番事业。随后调任官府为陵郡尉,但由于秩序未满,他弃官归隐,开始了他的修行生活。他先后游历四川青城、峨眉,以及鹤鸣山,以求访寻汉天师治所。
天宝初期,他再次游历南岳,并在那里卜定修行之地,将自己的名字隐匿起来,在五老峰下进行深入的修行。当时,《三洞群仙录》卷十一引述《高道传》,赞颂薛幽栖对三洞经教的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因此他被称为“幽人逸客”。
薛幽栖曾撰写《玄微论》三卷,这部作品受到唐玄宗的高度评价。他还注释了《灵宝度人经》,并将其流传于世。不过,《玄微论》已失传,而他的注释则收入陈景元编纂的《灵宝度人经四注》中,其中包括薛幽栖撰写的一篇序言,该序言署名于甲午岁庚午月,也就是天宝十三年的春季。
在这段时间里,薛幽栖认为,《灵宝度人经》的核心是阐明“大梵之理”。他指出,这本经典中的语言既神秘又奥妙,是阐述大梵至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强调:“此经义旨冥奥,不可思议”,它不仅仅是常规意义上的化解惑障,更是探索超脱尘世的大梵法则。
根据《长阿含经》的解释,“大梵”与《老子》中的“道”相似,都代表着无法形容、无法界定的宇宙根本原理,是万物生成和维持的大源泉。而薛幽栖借用这一概念,将其应用于元始天尊所说的那般真理,即认为这是一种超越凡人的最高境界,不可比拟的人类理解范围内的事物。
除了强调诵读这部圣典外,薛幽 栖还提倡通过不断诵习以契合宇宙法则:“非寂然则莫能契道。”他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保佑皇帝安危、避免毒害以及帮助众生的功效。这表明对于他来说,这部圣典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地位,对个人修行乃至整个社会都有极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