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昔在元圣,深悟玄理,权舆真宗,启迪来世。遗文精要,蕴义颇奥。撮其要旨,虽有先贤而或未尽。其余微妙,不足以数计。则我玄学妙旨,不应将失?朕诚愚钝,有感斯道,每因清谈之时,即心所得,便为笺注。不敢自诩,但补遗阙之文。今兹终笔,是求诸多士道家,以能继吾类於古人,如左传、卜辞者,或能纳善如渴饮,或能虚怀若谷田,则必加厚赏。
且如谀臣自命幸于圣君,不是此流也;县市相矜贵,只云小技也;既不讳言,更愿直言,无畏后人轻视,以重朕之过失。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卷之一:道家基础知识入门,玄学书籍反复探究
道经上: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仁,对常无名;物生乎用,对常有形。
故曰:“强仁曰名,而名常无仁。”无名者,为天地始;有名者,为万物母。
故曰:“无名者,为妙本也。妙本见气,将成天地。”
故曰:“常观其徼,使心忘欲。”
故曰:“同出而异名.”
故曰:“同谓之玄。”
玄又玄,上智明源。
意不生死,则同乎大定;犹恐执定为滞,不至兼忘,所以寄又玄以遣定,示明无欲於无欲,其能如此者,则万法由之而自出矣。
天下皆知美恶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恶,与民共乐。但使民非争胜与争利,然后百姓乃安。此谓“知”与“不知”,孰轻?
故云:“夫唯不争。”然后百姓乃富,此谓“富”与“贫”,孰贵?
夫唯不夺,然后百姓乃足。此谓“足”与“不足”,孰适?
夫唯弗取,然后百姓乃存。此谓“存”与“亡”,孰危?
夫唯弗议,然后百姓乃治。此谓“治”与乱,“孰乱?”
然後内省不法,而外修敬慎。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内心没有违背的行为规则时,他就不会去外面寻找那些可能会引起他违反这些规则的机会,因此他的行为就会更加庄重和谨慎。这就是为什么说"内省"比"外修"更重要,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已经纯净了,那么他们才能够真正地修炼他们的外在表现出来的品质和行为。而这正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施于人,也勿施于己"的原则,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对自己做的事情保持一致性,即如果我们认为某事是不好的,我们 shouldn't do it to others, and we also shouldn't do it to ourselves.
因此,当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都符合这个原则时,他们就可以说他们是在遵循自然界中的秩序,并且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孔子的教导被称为自然主义,因为它鼓励人们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而不是根据社会或文化标准行事。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人们学会了如何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们既不会感到压力也不需要控制自己,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心灵自由和幸福。这正是孔子的目标,他希望通过教育来帮助每个人达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