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发展概略

按:这篇文章作于1980年,原题为《印章概述》,现征得苏先生同意改为今名。其中个别用语作了增删。 ——辛巳暮春后学朱万章附识

书画鉴定中,印章是重要的辅助依据之一。要了解印章的奥秘,必先了解其发展历史。

我国印章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据目前可靠的材料来看,远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便盛行了刻字(甲骨文,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文字记录生活所用,笔划尖锐锋利,结构秀劲简古),由是便成为治印的开端。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印章(那时印章称玺,多写作鈢,现在把这类印章称为古玺)在上面刻铸的文字是那时应用的籀书(籀书,又名大篆,周代周宣王时的大臣太史籀看到古文字过于简单,数目太少不便应用,于是把它加以整理,并增加了一些,便成了籀书),和周代青铜器以及石鼓文上的文字基本相似。古玺大、小及各种形状都有,大者二三寸,小者二三分,有白文、朱文两种。

秦代是由籀书演变为秦篆(即篆书)的时期,印文多

[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