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少数民族在春节时那么嚣张蒙古族的传统庆祝方式

我来重新表述这段内容:

在蒙古族的传统中,春节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时刻。最重要的一次祭祀是在大年初一进行的天神祭。家中的西南或东南方角落,用沙土堆起一个高约半米的小台子,这个台子在前一晚就已经准备好了。在初一凌晨,天还未亮的时候,一家人按照主祭人的指引参加这个仪式。在祭坛上摆放着羊肉、白色食品、糖果和茶酒等物品。首先点燃火和佛灯,然后用特制的勺子向天献出食物,而围坐在周围的人则在毛毡上跪拜向天。在主祭人诵读一些特别的文本后,比如“伊金桑”、“苏利特因桑”,人们手里拿着招财用的东西,如箭头、袋子和桶,以及盛装有肉类、酒精和茶叶的地方呼唤:“呼瑞!呼瑞!呼瑞!”他们希望招来的财富能够涵盖牧民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一旦完成这些步骤,主祭人会问是否有福禄财运到达大家,那么大家都会齐声回答“到了”,这样这个仪式就结束了。

然后,在早晨,全家人都要互相拜年。辈分较小的人会去找辈分较大的那个人,用手捧着哈达(一种蒙古族的手势礼物)去行礼,并互相祝愿新年的好运。当人们拜年时,长辈们会给后辈们说祝福的话。

第二日,也就是初二,被认为是一年当中最吉祥的一天,所以学生和文人开始学习阅读写作,而家庭妇女则开始做针线活,以此为新的一年打下良好的开端。而晚上,他们观赏月亮和星星,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保持健康快乐。

第三日,则是老人的聚集日。这一天,通常不太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老人们聚集起来接受后代人的款待,并享受节日期间美食,与亲朋好友交流旧事,同时也互致长寿之祝。

最后,在平常被称为“道兰布尔罕奥都”的北斗七星,每当它闪耀于夜空之际,就会有一场特别的庆典。当初七夜,即北斗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会摆设一个小型桌案,将食物奉献给七颗神明祈求保佑并分享剩下的作为对神明恩赐的感谢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