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欲究本选读道教三大奇书是道德经庄子和列仙传

。这部作品由清代嘉庆年间西安八仙庵(今名八仙宫)董清奇道长所著,收录了他在云游参访的见闻与思想总集。本辑选取了此书的部分内容,旨在展示作者对于如何通过修行来除去私欲、养精蓄锐、达到精神境界的思考。

修行不除欲,总是走旁门。欲是心中害,留他是病根。公若想除欲,下手要顶真。只候欲动时,发狠再发狠。诸欲都除完,才能养精神。要得无后患,把他当仇人。当学越伐吴,尝胆又卧薪。此仇若不报,枉为世上人。

人人都有觉,因何觉不着?私欲蒙蔽心,因此不知觉。不觉走邪路,走差弄下错。私欲都除完,自然见知觉。觉者无穷妙,管保不做错。不错不为奇,无则成圣贤。

刀钝石上磨,一物难求;人笨世上学,只应尽一份力。但情愿独步江头,不随流俗同狂奔;富贵看成假,如浮云终非常。

百花林中走,一叶黏不着;会耍离身拳,即使刀枪也能避开。这才是真正的道法,即便对付千军万马,也不会有损伤。这就是“以柔克刚”的至理名言,是修炼高手不可多得的一种智慧。

今生得人身,我当就是人;心里包兽性,但不得存。我学成换性法,将兽性赶出门。如果能换得过,便扎下圣贤根。而如果换不过,那就变兽保得稳。一朝身要死,便自入禽兽群。

人的老去并不意味着内心老化,而死亡也不代表生命结束真实之意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纠缠,从而达成一个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真”或“神”。

三教大圣人们,无论佛、道还是儒,都强调了一种内省和自我革新,以达到精神上的纯净与自由。这正如孔子所说:“己所异邦之美,则也。”即使来自外国或异族文化中的美好事物,如果不能融入己之生活方式,那么它对我来说将是一场空谈。

然而,有些人却被这些玄妙哲理迷住,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学习这些深奥知识才能达到灵魂解脱。但其实,这一切都是表象,最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心灵净化和身体健康,不必过度追求那些复杂且难以掌握的事物。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有时候最好的修行并不是用智慧去解释宇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天地自然规律,这样的人生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在这样的状态下,你将能够顺应宇宙变化,与众不同,却又与自然相通——这是最高尚且最可贵的人生境界。而这一切,就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只需亲近自己,用诚信待己,用耐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然后,再次回到自己的内部世界里寻找答案。这,就是修行의艺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它充满挑战,也许还伴随着痛苦,但同时也是极其愉悦的事情,因为你正在一步步地接近那个比任何外部力量更强大的东西——你的内在力量。你知道,当你发现并掌握了这一点时,你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力量流淌于你的每个细胞,你将成为你曾经梦寐以求的人形神光,对抗所有困难抹去了恐惧,你变得无畏,并开始享受生命给予你的每一个瞬间。你已然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并继续向前迈进,因为现在已经足够明显: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像你这样勇敢、坚韧、聪明而又温暖的人类存在。你已经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程,看看未来会发生什么吧!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