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除欲,总是走旁门。欲是心中害,留他是病根。公若想除欲,下手要顶真。只候欲动时,发狠再发狠。诸欲都除完,才能养精神。要得无后患,把他当仇人。当学越伐吴,尝胆又卧薪。此仇若不报,枉为世上人。
人人都有觉,因何觉不着?私欲蒙蔽心,因此不知觉。不觉走邪路,走差弄下错。私欲都除完,自然见知觉。觉者无穷妙,管保不做错。不错不为奇,精气神包合。包合有涵养,养足成仙佛。
刀钝石上磨,人笨世上学。学便许公学,不染情绪之污浊。我当以此身为人,将内心的兽性铲除,一切贪婪和执著皆须抛弃。
古今圣贤共言“去其所爱”,谁能面对这恶习,为之拿出手段?将其置于掌握之中,我们看到它如同青黄黑白赤一般易懂。在讲述玄妙的过程中,我们被迷惑,而那些偏离正途的人,他们理应如此行事。
真正的心灵不会老化,也不会死亡,只有真性常在,是人们所未知的事实。而与你相遇是一种缘分,在狭窄的地方偶然相遇,如同冤家难逃,这些都是必然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够解开这些束缚,那么红尘中的迷雾就无法困住我们了。
三教九流的大智大圣,无一不是提倡“去求”。然而谁能真的把握这恶习呢?让我们将它们放在眼前观察,看看它们如何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讲述玄妙,以此迷惑众生。而那些偏离正道的人们,他们理应如此行事。
没有愿望,我们才能得到精神的滋润;有愿望则不能得到。如果两件事关系紧密,你应该早点仔细考虑。你并不需要花费金钱来打点事情,说话也不需要麻烦别人。你也无需到名山大川寻找什么,不用各处探寻。但即使你遭受诽谤千里万里,也不要在本心上放弃信仰。一旦悟出了顺逆之间的奥秘,就能明白如何养护自己的身体,这就是根本所在。
自古以来,从开天辟地到现在,从古至今,都不过是不断循环的一季春景而已——黑暗之后再次显露光明,再次陷入阴影;饱腹之后又感到餓肠,再次饮水解渴;脱衣穿戴,又重新穿回旧衣服;睡醒后起床,还不得休息好。此外,还有人炫耀智慧、强悍,但最终还是败坏了自己,使自己的精神消散。大多数技艺都掌握得很熟练,有能力的人却更劳累自己自身聪明过人的才华,却只能成为奴隶或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