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独特面孔映照自然美景祈求瑞祥在横寨的唱船盛会中绽放

在我国古老的祭祀活动中,横寨唱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从驱鬼逐疫、禳灾祈福的仪式演变而来,是客家人自然崇拜和文化图腾崇拜的体现,也是多元宗教与民间习俗交融形成的一种乡土文化。据《彭氏族谱》记载,唐朝时期彭氏一族迁至寨坑定居,其中二十九世辅公长子彭珏公官至兵部尚书。横寨唱船歌本由彭氏先祖收集南康等地民间诗歌整理创作,并结合其他习俗演化而成,一直被代代传承。

吟诗唱船,不仅教化族人,还反映了客家族群的口头历史根源。在清代,横寨唱船已经形成固定模式,每晚一篇,从初六到十五夜共吟九篇组诗。这些歌曲内涵丰富,不仅传达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更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客家伦理道德,对我们今天仍有启迪意义。

横寨唱船持续16天,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十六日,以春节为背景,主要围绕着“神船”这一元素展开。一切准备工作都在这段时间里进行:从扎造纸艺“神船”到迎接“大神画”,再到轮流吟唱,用当地方言讲述故事。同时,还有各种助兴活动,如舞龙、舞狮、元宵及武术表演等,使整个场面充满生机与活力。

原本只限于某些姓氏宗族内部参与,但2007年起逐渐向外开放,现在已成为周边乡村众多客家人的共同庆祝活动。在形式上,这是一个强烈仪式感祭祀祈福活动,在内容上则传递出对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中华优秀文化推崇倡导的情怀,为研究客家农耕文明及精神提供了重要价值。此外,“木根源”的名称也曾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2020年,“赣南客家唱船习俗”更是升格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赖联明 吴明能 薛华平 杨晓明 卢明亮 记者李传材 文/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