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直以来,和大多数人对成都东山的理解一样,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曾经的老街、老院子、老林盘、老房子已经是越来越少,几尽拆迁殆尽。伴随着祠堂、祖屋、碉楼、寨子…..这些具有东山客家文化标识的历史建筑,有如家族中耄耋之年的长者,一位位的离开我们,一座座的消失在东山之中,每每耳目所闻时,总让人不尽感伤。
在很多人对东山的认知一样,几乎没有多少片,我们还不知道的大屋。一直以来,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走遍了东山,但实际上,却往往有所遗漏。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青白江区城厢镇的一处鲜有人知的地标——水浸坝曾家寨子。
水浸坝曾家寨子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由入蜀落基业于金堂县务农的人物曾克让及其后裔建立了一系列客家寨子供族人的居住和活动,这些地方包括现今金堂县姚渡乡(今属青白江区)的三座曾家寨:老新下新、新下旧等,其中最晚建造的是位于三座下游开基始建的小型曾家水浸坝村,该村被称为“绣水寨”或“曾氏榜公房”。
据史料记载,在咸丰八年(1858),紧邻吡河,在三座原有的基础上,又修建了更大的围龙屋——这就是现在我们正在探访的地方,即水浸坝曾家的主体部分。这座古宅坐北朝南,其分布面积约5100平方米,大致为一个呈正方形的大院,以穿斗式木结构和小青瓦屋面构成;其建筑高度达到6米,上层设有石栏杆环绕,并配有四个角落各一棵碉楼加强防护。此外,还有一对镀金石狮守卫门前,以及巨大的石屏风照壁作为进入大门前的第一道屏障。
关于这个地区,本地居民自豪地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住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次回忆,也是一次传承。”他们讲述说,当年这些客庄被誉为“川西庄园”,拥有自己的规矩和习俗,这些习俗至今仍然被保存下来,并且受到当地政府保护。
透过参观,我深刻体会到这种特殊类型的人文景观,它不仅仅是一栋栋房屋,更是一段历史、一套传统、一份文化遗产。在这个快速变化时代,这样的历史建筑群对于保持地域特色,对于培养民族自信,对于促进旅游经济,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而保护好这样的珍贵资源,让它们能够继续见证我们的未来,也是每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