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坳头村,一处名为岗埔围垄屋的古迹,自清代康熙年间建成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陈氏家族的象征,更是“秀才村”的见证,那里曾孕育出38位秀才,如同一片繁花似锦的学术园地。
这座围垄屋以祠堂为中心,左右及后面环绕着扇形建筑,共有26个房间,是一个典型的岭南客家围垄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独运,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5年9月,该围垄屋被列入了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经过专业修缮,现在成为游客了解岭南客家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不仅保留了传统格局,还融合了当时的人文精神,是一件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个小型宗法社会中,一个家族就是一个村落,而岗埔围垄屋则是陈氏家族的骄傲。其奇特的建筑结构能够有效地保护村落安全,使得整个村落连成一体。前有一半月形池塘,与普通客家围垄屋不同的是,这里的水塘之上是主体建筑,其占地面积达1544平方米,是增城地区独一无二的小围垄屋。
要进入这个古老的地方,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通过祠堂侧门;二是从正面小门进入,然后沿着走廊由左至右依次连接26间房子,每间房子都有一门一窗,整齐有序。房间内还设有两层阁楼,对应后墙上的射击窗,可用于防御匪贼,这也是该围垄的一大特色之一。
除了设计之外,该聚落还使用了一些特殊材料,如泥砖,由黄泥与稻壳、禾草混合制作而成,大大增加泥砖的连接度和黏合度。而议事厅则用青砖搭砌,不同于其他25间住宅的地位,在此意义上,它更像是一个微型宫殿般庄严神圣。
周边环境幽雅,以祠堂为中心形成了一座完整的小社区,其中包含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仓库等生活设施,让人仿佛穿越回去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生活的一切精髓。此处静谧如画,以一种悠然姿态等待着我们的探访与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