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提醒:唾液养生妙用大,成为道士的秘诀在于反复实践。古人云:“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唾液被称为“金津玉液”,是生命之源,滋养五脏六腑。如何成为一名道士?首先要懂得如何珍惜这份天赐之物。
据《医院必读》记载,祖先创字以千口水为“活”字,可见古人对口水的重要性。而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讲述了曹操问皇甫隆长寿秘诀,即清晨叩齿咽津。此法不仅能化生津血,还能滋养五脏六腑。
李时珍认为,如果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颜容形貌保持年轻;而经常吐唾液则损伤精神,使颜色枯槁。因此,他强调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对消化吸收、滋阴降火、生津补肾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明代龚居中《红炉点雪》中云:“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此理同样适用于现代医学,其研究证明了唾液含有多种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物质,如淀粉酶、溶菌酶等,有助于消化食物和保护胃黏膜。
古代养生家们对于唾液的重视程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唐朝名医程国彭将津液比喻为“华池之水,人身之金银也”,认为通过意念控制舌头,将华池之水送至丹田,可以练就内丹。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小便通利,大便通畅,不知何处藏毒者,更无害於人。”说明他对尿路系统健康也有所认识。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这里把心主汗、lung主涕、Liver 主泪、Stomach 主涎,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所认可的事实。
清代学者杨上善在《太素》中提到:“脾是太阴之脉,与谷味相应……故其开窍于口,以润泽肌肉。”
总结来说,《红炉点雪》的作者龚居中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天然药材与治疗方法之间的联系。他指出,一切皆由自然界给予,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从事生产劳动,以恢复身体力气,并且通过正确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身体健康。这是一个非常科学和合理的建议,因为它基于对人的基本生物学需求以及环境因素影响的人类行为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应该致力于提高人们对自己身体状况和周围世界的一般了解,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