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应如探幽洞,书山有路勤为径。《玄门早晚功课经》序中云:“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得入道之门,可以入元始之性;获修仙之路,得以晓自然之心。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这些古老而神秘的知识,但许多人(包括笔者本身)并没有明白应该如何去读这些经典,不知道如何把祖师爷的教化转变成自己的修行。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道教经典浩如烟海,以其内容和主旨来论,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类:一是为指玄类,以阐述道教玄理为主;一是为修真类,以阐述道教实践修行的内容为主。这两类内容,都非是如走马观花般读一遍就可以明彻的。想要读懂这些经典,第一条要义就是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经典,并坚持诵读。初读,可以先不求理解真意。日日读下去,或可以日日都有不一样的见解。
对于那些初学的小白来说,不必急于找到适合自己的特定方向,而是从最浅显直白的经典开始,如“感应篇”“阴骘文”等劝善的经典,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从“早晚功课经”入手,一点点去接触更深层次的问题。此时,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去深入研读相关经典,或许能取得飞速进步。
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阅读,更重要的是学明白如何才能把这些建议应用到生活中。在21世纪今天,我们修的是今日的人生,而不是唐宋元明清时代的人生。我们要有适合今天的心态,对古人的智慧不能毫无逻辑地照搬照抄,而是在知其然基础上,更要知其所以然。
总结来说,在阅读道教 经典时,要像探幽洞一样,有耐心、细致、深刻地去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背后的智慧。而且,要记住,这些智慧并不是死板僵硬,它们是活生生的,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发展的一种生命力。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精髓融汇贯通,用它们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书山里真的有一条通往灵魂深处的大路,只需勤奋寻找,便可抵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