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体系中的高师王嗣琳犹如天上的流星璀璨一瞬即逝而他那深邃的道法却如同江河般广阔无垠

从陕西省陇县人王碎五到道名嗣琳的转变,再至于他在龙门洞、八仙宫等地的修行与传承,每一步都透露出一种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决心。

1922年,王嗣琳弃俗出家,在龙门洞道院礼冯高德为师,接受了全真高功秘法及斋醮科仪。随后,他又前往西安八仙宫参加赵理忠、高功主教的冬学,并在那里磨头、学习经典,与同道们共同探讨阴阳术数和《易经》。他的奇门遁甲解惑之才,让许多人敬佩不已。

1942年,王嗣琳回到龙门洞继续学习,并从傅高善处习得《皇经》诵持之法。此外,他还请教老中医名师,以儿科及针灸闻名乡里,被人们称颂。

1950年代初期,王嗣琳住楼观寡欲自励,对丹经、子书、《群仙要语》及《龙门心法》有了深入研究,为道友授诵《皇经》之法及高功秘法。他与曹家湾村阴阳先生结为良朋至友,一起学习风水学识,为集多种知识于一身奠定了基础。

1978年宗教政策恢复后,王嗣琳回到了龙门洞任知客,与道众一起整饰殿堂重塑神像,以严香火之举维护信仰;认真趣养元初积功行德,为当时社会做出了贡献。在此之后,他多次参与开光仪式,如楼观台说经台和华山玉泉院等,以及主持了重要的斋醮活动,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 道教文化 的恢复、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3年10月,他主持楼观台水陆超度斋醮胜会并举办经忏,此外,还建议并敦促田嗣舜监院在龍門洞舉辦經忏,从而缓解了當時缺少經師的问题。此後他再次返回龍門洞進行修復工作,並且積極參與筹备工作以推动陕西省道教协会的发展。他最後於農曆九月十一日七時羽化登真,即享壽72岁,由鄉里民眾共悼念其去世。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