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教中的神通广大道士

王嗣琳道长:道教中的“神通广大”道士

王嗣琳,俗名王碎五,号得一子,陕西省陇县人。1914年3月15日生,幼读书,十二岁辍学随父经商。然而,他的情怀淡泊,以道为心,22岁弃俗出家,入龙门洞道院礼冯高德为师,赐法名嗣琳。

1938年秋,在西安八仙宫学习期间,与赵理忠高功主教共同参与冬学,又在八仙宫担任“磨头”的职责。在完成每日两斗的磨粮任务之余,他与同僚学习经教义理、阴阳术数和《易经》,常以“奇门遁甲”为人解疑答惑。

1942年返回龙门洞后,他又从傅高善习《皇经》诵持之法。此外,他还请教老修行及中医名师,并深研中医医学,为善信排除病患。尤以儿科及针灸颇有造诣,其周边乡里多得善慧传扬有称颂。

1950年住楼观之后,他寡欲澄心、苦节自励,对丹经、子书、《群仙要语》及《龙门心法》不离其身。他不仅授诵《皇经》之法及高功秘法给同僚,还结为良朋至友于曹公,与他互勉互励、互敬互学,一直到十载时间。这段时期内,他集斋醮、中医针灸、堪舆风水学识于一身。

1978年的宗教政策恢复后,他回到龙门洞道院任知客,与道众相协奋力整饰殿堂并重塑神像。他洁坛场壮神威,以严香火之举;认真趣养元初,为积功行之德。

1981年春夏间,有多次被邀主持楼观台说经台神像开光以及华山玉泉院神像开光等活动,并在玉泉院主持了陕西道教的重要仪式——斋醮胜会。此时期他献出了珍藏的全真高功秘籍及相关经书,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道教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3年的10月,在楼观台水陆超度斋醮胜会上,再次展示了他的才华与责任感;同年秋,又建议并敦促监院田嗣舜在龙门洞举办了一次重要的经忏活动,从而缓解了当地缺少专业知识的人手不足的问题。

1985年的春天,由于对药王洞进行修复工作,以及回归隐居生活后施茶舍药帮助民众,同时广结善缘,最终获得了乡里的赞誉。而在这段时间里,也参与筹备了陕西省 道教协会的事务,并且组织了一场祈福庆祥大斋胜会,使得整个事件都非常成功且精彩纷呈。

1986年的春季,在三月古庙会上进行的一系列法事表演,以及协助监院田嗣舜开坛举办全真冠巾仪式,都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保护与推广的热情和努力。不幸的是,不久之后,因劳累过度羽化登真去世,但他的精神遗产仍然影响着后来的许多人。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