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布天然道观内的修仙真实存在体现了道教山水情怀中的自然之美

国家公布:修仙真实存在于天然道观,体现了道教山水情怀中的自然之美。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厚重的生态智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哲学理念,以及诸多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慧。在中国文化里,山水不仅是人类物质生活的源泉,而且是精神生活的家园。我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使得我国人民对山水有着特别的崇拜和敬畏,形成了独到的山水审美观念和山水艺术。

道教从产生伊始就与自然山水结下不解之缘。历代道人隐居深山,潜心修道,营造着自己心中的“人间仙境”。可以说,道教仙真高道的足迹无不遍布于优美的自然山水间。唐宋以后,对自然山水之美似乎更为重视和偏爱,不断创新地将这一思想融入到修炼、艺术创作中去。

老子在《 道德经》中,将“水”作为重要符号,如“渊”“泊”“淡”江海清沖混深等,有着丰富含义。而庄子则在其著作《庄子》中,以逍遥游来表达对宇宙大奥妙的一种理解和追求。他常常纵情于山川之间,如游乎雕陵樊、行于山中、钓濮上等,这些都是他悟到天地大美境界的一种表现方式。

魏晋时期,更是热爱与游赏山林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自然审美思想以及诗歌、绘画及园林设计等艺术形式。此外,“师法自然”的原则也被应用到了造园过程中,让人们能够在精心模拟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获得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心灵慰藉。

现代社会,我们依旧能从这些古人的经验中汲取养分,从他们对于生命价值自我肯定的一种独特方式中学会如何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因此,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代,都有必要不断学习并继承这份关于人与大自然共处关系的智慧,为实现真正的人类命运而努力。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