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通玄真经之四子智慧

第一篇 道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我强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极,大不可量,无始无终,无形无象,与万物并生,而不恃;与万物并存,而不竞。施之于天下,则万物皆得其所,以至于生长、兴衰、更新、更换。

施而不劳,无所朝夕,用而不盈,一握之间。约而能张,大而能收,小而能大,无以大也。柔弱者,以刚为用;细微者,以粗为养;静默者,以动为志;隐秘者,以明为光。

山以之高,其尊矣;渊以之深,其幽矣。兽走以身,如游鱼也;鸟飞以翼,如游龙也。麒麟游于野兮,与风翔云中同焉。

星辰行于苍穹兮,与日月相随如一。而人心亦复如此,每欲顺应自然,不自作业,不争利益,为治国平民计,即可得此理。此乃老子的“道”法则,是非人类言语所能尽述的最高哲学境界。

第二篇 道德章

圣人妄乎治人,而在乎自理。不贵忘乎势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天下得我矣;乐忘乎富贵,而在乎和,知大己而小天下,是谓“至德”。

故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是谓“清静”。故圣人不患失义,不忧失利,只求心安神定。这正是老子提倡的“无为”的生活态度和治国方略——让事物自然发展,不去强加干预,使万事 万物都能够达到最好的状态。

第三篇 道藏

夫书生多言多说,有识者慎从吾辈,但见其言出于智,但不知智何由?智且不能知己识,对待外界的事务总是不停地进行思考与讨论,这正是导致内心不安与精神疲惫的根本原因。

古今若市易商贾,将此世情置诸脑后,此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要义。但凡有识的人,都应学习老子的教导,让自己的心灵回归到纯净本初,从此远离烦恼与忧愁。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比通过实践来体验这种状态更有效了。

因此,在面对世界上的种种纷扰与挑战时,我们应当保持一种超然脱俗的心态,把握住内在的力量,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使命者的楷模。这便是老子的《道德经》传达给我们的宝贵教训和启示了。

"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