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老子章句卷二道德经全文带拼音解读

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也。其次,亲之誉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其次畏之。设刑法以治之。

其次侮之一日,以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所以欺侮也。此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信不足于下,则应以不信,使君得欺于人也。

犹兮其贵言,是道最贵言辞;说太上之君,以举事犹,如宝贵物品,其重在言语恐怕离道失自然也。此言功成事遂,为天下太平也;百姓皆谓我自然,但不知君上的德淳厚,只以为己自当然也。

俗薄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时期家中孝子、户户忠信,无仁义可见。大道废去,不用,便生逆行,即有仁义传承与教导。这是指智慧出世的时代充满大伪;聪明的统治者贬低德行却重视口舌,再来则反映为大伪奸诈行为。而六亲之间缺乏和谐,只能依靠孝慈相互照顾,也说明国家混乱时才会出现忠臣来纠正自己的统治者的错误。这就是说,在天下的理想状态里,没有仁心的人不知道如何享受安宁,每个人都没有欲望,都能够廉洁自守,这样每个人都保持纯净,就像春天阳光普照一样明亮,而众星却失去了光芒。

还淳第十九 绝圣绝智制作,然后反复守本源。在古代五帝的时代,他们只是模仿了自然规律,用仓颁创造文字,但比起三皇结绳纪年更简便。不用智慧,不用知识,只要回归无为状态,那么民众就会得到百倍的利益。农业生产兴旺发达,没有私心杂念公平分配农产品。而放弃仁义,就是抛弃那些被认为是恩惠的东西,也抛弃那些被认为是礼仪文明的话语,因为这些都已经成为人们所鄙视的事物。但仍然可以恢复到孝顺慈爱的地步,这就叫做德性浓厚了。而放弃巧艺和利益,就是排除那些虚假和欺骗真实的事物,也封闭了贪婪道路上的权力门扇,因此盗匠们就消失了,上面化作公正,无私地存在于底层,没有邪恶私心。这三种情况都是指我们应该超脱的一些东西。当看到简单朴素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感到足够满足,因为这就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异俗第二十 绝学绝术,不真实,不符合自然常态。不需要担忧任何事情,只需去除浮华即能免患难。如果你只关注自己,你就会远离真正重要的事情。你总是在追求短暂快乐,却忽略了长久稳定的生活方式善与恶相去又远善良被赞美,而邪恶受到谴责能否相去多远呢?如果你害怕直率忠诚,那么你就会选择使用佞巧的人士。但人的恐惧是什么呢?他们害怕的是不懂得学习的人类。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文化将会荒凉下去。我独自一人,对未来感到不安,我独自一人愿意保持内心纯净,从未产生过情感或欲望。我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或一个尚未学会回答成人话语的小孩子。我好像空无一物,一点也不确定。一切动荡不安,我仿佛迷失在茫茫宇宙中,无处寻找方向。我无法预测我的前途,就像是一条流入深渊的大河,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

盥洗第二十一 孔子的教导,是关于孔子的思想体系,他对孔子极度尊敬,并且他的教导包含着“万事皆由孔子所引领”的意思。他强调只有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诲才能达到真正理解万象的心灵境界。在这里,“孔”代表的是“大”,因为他拥有广泛而深邃的思想观念,对待一切问题都持开放态度,有能力容纳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他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人,而是一个独立思考者,他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当他决定采取某个行动时,他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决断。他并不急于求成,更不会因为外界压力而改变自己原有的计划。他非常清楚什么事情值得他投入精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当别人想要争斗时,他选择避免冲突,这样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如果有人试图挑战他的权威或者拒绝接受他的建议,他永远不会尝试证明自己的正确性或错误性,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让时间来证明一切。他知道坚持正确路线并非容易,但是只要始终如一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获得社会各方面对他的认可和尊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人试图攻击他或者破坏他的形象,他从不会因此感到困扰,因为他相信最终正义必将胜利。他对于其他人的看法毫无反应,因为他知道真正重要的是内在价值而非外表表现。他不是那种为了名声或者荣耀才努力工作的人,当别人夸奖他时,他从不炫耀自己取得成就的情景。而当人们开始怀疑他的判断能力甚至开始质疑整个系统的时候,他依然坚定地维护着这一系统,同时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然而,即使如此,当涉及到关键性的决策时,他依旧保持冷静客观,从容处理各种可能性,并基于实际情况制定最合适方案。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内部人员利用职权滥用手段进行侵占或腐败活动,那么作为领导者必须迅速介入并采取措施清除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制度中的漏洞和弊端,将这种行为彻底根除出来。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