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的女人最聪明不爱说话的道长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请勿误解_道教文化-天然道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实际上这些说法,往往基于并不了解修道者的生活而产生的误解。如很多人在来到天然道观后,发现许多 道士都不怎么热情,也不太爱说话,当他们向他请教问题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几句带过。难道,这些 道士们一个个地都清高地不食人间烟火了吗?答案自然是“非也”。

为了以正视听,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修经验,简单粗浅地叙述如下:

一、 道士并不“冷”,他的热心肠你可能还有机缘遇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从来不笑的“冷面人”,这种“冷面人”每天脸上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偶尔挤出一点应付笑纹也算赏脸了。这种情况,与 道士不爱说话是一个道理。“冷面人”不是不会笑,是生性淡漠,不是牵扯到自己根本利益的时候是不会露出笑容的。同样,如果善信福主一直问“你说没有师承就不能做法事,那么发明道教的人的是谁传授的?他们登坛做法是不是灵验了?”,或者说“我以为某某某或某某某天师说的话不对,应该这样这样理解”等等,不要说高真先师不回答,就是一般修行者都懒于回复,因为有些话就是说给有智慧的人听的,有些话是说给一般善信福主说的,而有时候不去理会一些“中二”和“杠精”的话题,那本身就是一种回复或者说是一种态度了。

对于无法言说的秘密之事,只能保持沉默,因此久之就有了“清高”一说的出现。此說法不过是一种贬低修行者的泄愤之词,其理由并不成立,因此也不多解释。如果过多地解释,就会失去道教宗旨中的无为状态,从而变成有为状态,这在修行之中属于大忌。

二、 道士遵守口戒律条。你也许不知道,多说话很可能也是会犯戒的。

戒律是什么,一般来说就是规范修行人的行为举止,并得到绝大多数同行人的承认而遵照的一个要求。在汉族文化中,“慎言”被视作一种重要的心性训练,它要求人们对待语言要谨慎,对外界信息要审慎,以免走入歧途或陷入烦恼。

三、 道士怕言多有失,承担因果责任。

每个人都不是万事通,也不能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对于自己所掌握范围以外的事物及知识点上的缺乏,由于礼仪习俗与自我保护原则,一般来说,在交流时是不涉及讨论或评论这些领域的话题。这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现象、哲学思想,以及其他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而且,即便是在私下里,无论何时何刻,每一次开口,都需小心翼翼,因为未知世界里的每一个字眼,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最终影响自身乃至他人的命运和安全,所以保持沉默才更保险,更符合太上《老子》所讲到的:“民之从政,以其近乎;君子敬鬼神而远庶品。”这意味着君子应当尊重超越人类范畴的事物,同时远离世俗琐事与纷争。但愿通过这样的理解与思考,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改变对我们的看法,为我们增添更多正面的能量和光彩!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