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何以用风箱比喻道你知其犹橐龠乎_适合发朋友圈的佛语 - 天然道观

在《道德经》中,第五章以橐龠比喻大道运行的方式,空虚不屈、动而愈出。笔者曾对此问题深感好奇:既然天地间的事物多种多样,其中又有许多可以象征大道,但为什么道祖非用“风箱”?探究其背后的思考模式,我们或许能更准确地描述为:“在道祖的语境下,是如何构建起橐龠与大道之间关联性的?”

先从橐龠本身说起,它其实是鼓风吹火的器具,更恰当翻译为人工鼓风机。通过进风口吸入外空气,再经人力压缩,使之集中喷发,以增大火势。这其中,“橐”和“龠”原本不同事物,后借指连接上的输风管。

先秦时期,是中国冶铁文明发展时期。铁液化和锻造需极高温度,而木柴不足以达成需求。在没有掌握冶铁技术之前,商周时代青铜器物兵戈等皆由青铜打造。而到了橐龠出现时,人们终于能借助鼓风机加大火势和温度,从而使得冶铁成为可能。

回归到道教思想体系中,对比发现橰龟之用玄妙。道生万物,不仅不可名,还要经过一种“化”的过程,即万物自我相生,如植物生植物、动物生动物、人生人,此命名为道。

同样注意一点的是,虽然我们把生活中的困难看作是无形实质,但实际上它们来自于脑海中的念头。一念生百病,这是因为我们过度承载欲望无法释放所致。如果不能摆脱这些欲望,就会陷入苦海难以自拔。

在修行路上,我们就是自身的橰龟,当正心正念,便可化解磨难;一念为邪,则迎来阻碍。在修行这件事上,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念头,将决定一切。此乃修行之法也。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