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81章全文拼音解释

道教承负说

道教讲“承负”即同佛教之“因果”也。但佛教因果指的是前世、今世、来世三世因果。道教承负则是指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因为有“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道教认为,这是由于“承负”使人蒙受的。

即本人如果造恶,子孙就会得祸;本人如果行善,子孙就会得福。同样,本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祖先如果造恶,本人就会得祸;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会得福。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即是这种理论。这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整体幸福与否,并非完全取决于当代个人的行为,而是受到前代乃至多代ancestor们行为影响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家族历史负责,为其未来的子孙女儿设定了一个共同的命运轨迹。

因此,在道教看来,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子孙的未来,就必须从改变自身和家庭成员的心态开始,从而通过修身养性、积德致良缘等方式来实现对自己以及家族历史产生正面的影响,以期达到长久稳定的幸福与平安。而对于那些遭遇不幸或苦难的人来说,也可以通过反思过去做过什么,以及如何改进当前的情况,从而逐步走向更好的明天。

总结来说,“承负”的概念在道教中强调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现在与过去之间相互关联性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去思考和理解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所肩負到的责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机会去做好事,让我们的行动成为一种持续传递给下一代宝贵遗产。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环境的大和谐。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