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也。其次,亲之誉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其次畏之。设刑法以治之。
其次侮之一日,以言论中说道:世间的智慧虽高,但若仅仅停留在言辞和文字,便是大伪;要真正理解道德,则需回归于质朴,不尚文饰。
俗薄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时期,每家都有孝子,每户都有人忠信,但那时候的人们并不提及仁义,因为那些品质已然成为常态。而一旦大道被废弃,用不着仁义了,那些恶逆的人开始出现,也就可以传递仁义了。
智能出,有大伪。在那个时代,有能力的君主更看重言语而忽略了真实的德行,更重视外表和文章,而下面的民众自然跟随这样的做法,从而产生了一种假象,即所谓的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在这个社会里,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和谐,那么即使在最贫穷的地位,也会出现一种相互扶持、关爱的关系,这便是所谓的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当国家政令混乱,上下的怨恨交织起来,那些争权夺利的人物就会出现,也就需要有一些忠诚的心腹来指正他们的君主。这说明,当天下太平时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仁,但是人人都不贪婪,不知道廉洁自律,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清洁,不知道何为贞操。在一个大道盛行的时候,一切皆明亮如同白昼;然而,在那个时代,无论是星辰还是其他光芒,都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光芒。
还淳第十九 绝圣绝圣制作反初守元。大王垂象,是指五帝之前的一系列先验现象;仓颉作书,是指文字发明前的记载方式;三皇结绳,无文,是指古代氏族社会中的原始记录方式。不用智慧,不用聪明,只能回到最初无为状态,就能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富足。这就是所谓的“无为”原则,它要求我们不要过分追求技术或知识,而应该专注于基本需求,如农业生产,使得公众没有私心,只关注共同的事业。此外,还要抛弃所有形式上的礼仪,让人能够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纯真的境界。
绝巧弃利,我们必须放弃一切虚假与欺骗,以及一切非必要的手段,因为这些都是扰乱真理的事物。而放弃财富意味着关闭通往欲望和权力的道路,这样可以避免犯罪行为发生,因此盗贼也不会存在。当整个社会秩序井然时,上层领导会维护公正与正直,而底层人民也会摆脱邪恶私心,此三者就是描述如何通过放弃一些东西来建立一个完美社会的一般性原则。如果认为文化不足以教化人,那么我们就需要寻找其他方法来确保这些价值观得到传承。一句话:只看到本质,没有多余的话语。我独自一人,与众不同,我选择走自己的路,与别人的路不同。我只是个简单的人,我没有特别的情感,没有特别的情感纠缠。我像水一样自由流动,没有目的地,没有终点。我像是空气一样普遍存在,却又难以捉摸我是我自己,我独立于世,如同一座孤独的小山丘,在这茫茫人海中默默坚立。我既不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也不是世界对我的期待或定义我是一个独立思考者的灵魂,对此我感到非常幸福且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