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层带小院自建房西昌围的故事

在龙南市关西镇的关西村,有一处名为西昌围的古色古香客家围屋。它坐北朝南,面阔83.54米,进深92.16米,占地面积5267平方米,是明末清初建造的历史悠久建筑群。这座围屋外墙上设有炮眼,其底层是由三合土夹卵石筑成,而住房则以二层石木结构和青砖至顶部为主。祠堂作为中心点周边共有6幢厅堂和1幢供烧香祈福的观音厅,每个厅堂都独立于山势之中。

彩画覆盖了祠堂的大厅各个部分,其中月梁上绘制着牡丹图、百鸟朝凤图挂于门口,而立孝公堂上的飞天神龙与下厅中的凤凰起舞相映成趣。窗棂上雕刻着祥兽花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这座古老客家围屋独特的风貌。

然而,世人更熟知的是关西新围,却对位于其西门左侧约20米处、地势高扬且不规则形状的西昌围知之甚少。据说,这座围屋原为徐老四祖居地,因徐老四家族经营木材生意时使用“西昌号”船号及烙印标记而得名“西昌”。

据传,此围由徐老四祖辈们亲自建造,在风景优美的山岗上,如同一只远眺可见的大眼睛。而徐氏宗祠,则被置于心脏位置,被当地人视作难得良好的风水所在。

故事讲述了开基祖徐立孝从泰和迁往龙南后,他想建造一座能够体现家族荣耀与繁荣的地方——这就是现在我们称之为“农村一层带小院自建房”的 西昌圍。当时请来杨姓风水师帮助选址,但杨公提出了一个条件:除非他能得到养老送终的情谊,不然将不会透露好风水地点。在经过多次偶然事件确认此地确实符合三个条件后(有人头顶铁锅、鲤鱼会上树、母鸡会打鸣),杨公推荐此处进行建设,并要求徐立孝保证照顾他的晚年。

随着时间推移,西昌圍成为了一块繁荣兴旺的地方,可是当杨公因眼睛失明而需要居住在这里时,由于外界误解导致了对他的冷嘲热讽,最终使得原本美好的关系变得复杂。此后,当地居民为了弥补过失,将该地区的一位外来的风水师建议下的井挖掘出来,但实际位置却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使得整个区域逐渐衰败,最终许多家庭搬走或人口减少,只留下对那些曾经帮助他们的人深深敬仰的心情,以及对过去错误做法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