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上看,这两处可相互呼应的制高点上的“围”与“寨”,一处为避难场所,一处为防匪抗盗之地,功能相互补充。赣南莽莽群山之间,分布着无数客家古村落,在这些村落中,许多都有名为“围上”“围背”“围内”和“寨下”“寨背”“寨内”的小地方。我所在的小村林头也不例外,有两个地方——一个叫做围上,还有一个叫做寨下。
赣县北隅的林头村是一个有600余人口的小村,位于千年流淌的鹭溪河畔,依山傍水。整个村落呈南北走向分布于后龙山山麓。在其后龙山东北方位的山坡上,有一长约60米,宽约40米的方形围。这个古老而坚固的墙体是竹片、杉木为墙筋黏土夯实而成,不仅保护了这一区域,也见证了历史时期多次战争和自然灾害对这个社区造成影响。
此外,与这座古老的大型石砖建筑物隔河相望,有一座被称作磨盘山的地方。这座名叫磨盘山的地标性建筑不仅提供了一些稀有的视觉效果,而且它也是一个战略性的地点,因为它可以阻止任何可能威胁到周边地区安全的人或物进入这里。磨盘山底部有一块广阔平坦的地带,被称作"寨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客家人为了生存而建造的一系列房子,它们不仅是家庭住宅,也是一种防御系统。当战争发生或者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这些结构就变成了人们避难的地方。此外,这里的居民还拥有其他一些传统住所,如"圍福"和"圍禧"等,它们不仅代表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他们对安全和保护自己生命财产的一种深刻理解。
然而,不论是在历史还是现代,都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客家先人来说,他们创造出了这样一种非常独特且有效的手段,那就是用这些特殊构造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并确保他们能够在危险的时候得到最适合的地方作为庇护所。而现在,我们也正好学习并借鉴这些智慧,以便更加有效地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