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历史的见证“焕然一新”,让文化的根脉“绽放再生”。惠阳区宝贵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客家围屋榴兆楼正在迎来一次全面的修缮工程。这次修复不仅是对这座古老建筑的尊重,更是一次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榴兆楼,这座坐落于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叶氏族人的客家围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它拥有三进堂屋、精美壁画和雕刻栩栩如生的封檐板,是一处典型的四角楼式建筑。尽管历经200多年的风雨,它依然保留着那份独特的情怀。
81年前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让榴兆楼走出了山间隐蔽之地,走向了世界舞台。在1941年的香港被日军占领时期,一些知名爱国文化人士和其他重要人物急需转移到内地安全区域。经过考察,榴兆楼成为了他们秘密撤退的一站之一。在这里,有著名作家茅盾、胡风、张友渔等文化巨匠顺利逃离了战乱,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无法磨灭的人类情感。
然而,在经历了这一切后,榴兆楼又回到了宁静中。20世纪十年代起,这里的人们逐渐外迁,只剩下最后一户居民在2010年搬离。这幢曾经庇护叶氏族人200多年的围屋,此后便成为家族祠堂,不再有人居住。但随着时间流逝,它也开始显现出破败迹象。当地村民虽然定期进行简单维修,但这些努力终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直到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正式被列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同年9月启动前期勘察工作。“修旧如旧”成了这次修缮工程的宗旨,以实现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价值,将碧滟楼、榴兆樓等历史建筑通过科学整治和高标准修缮,使其恢复往昔之辉。这对于那些像叶春城这样的当地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事情。他童年就生活在这个围屋内,现在每天都来看看这幢他有深情记忆的地方正接受着怎样的改造,他希望能够尽快看到它变得更加完好无损。
工程负责人谢忠旗表示:“我们将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围屋进行整体修缮。”目前工程进展顺利,他们正在替换损坏瓦面、木质构件,以及修复墙体裂痕,并且根据原始布局进行三合土地面施工,以保证文物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提升视觉效果,为今后的活化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惠阳区一直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和赓续历史文脉,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并争取各项资金支持,以确保这些珍贵遗产得到妥善管理,让它们既能保存至今,又能继续激励人们了解过去,从而铭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