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农村一层三合院8万元物品场景

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泥塑艺术家刘沅声的乡土情怀。刘沅声与他的《北联红色故事》大型浮雕紧密相连。在创作2米高的大型深浮雕时,刘沅声展现了他对客家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精湛掌握。

2019年6月18日,中国客家博物馆在其升级后的新址重新开放,并特邀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及梅州市民间技艺大师刘沅声举办“客家记忆·乡土情怀”陶塑作品展。这是他第二次在该博物馆个人展出,他展示了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客家风情泥塑系列共69组件作品。参观者如潮,每天都有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有不少家庭专程带着孩子前来学习。

12年前,2007年的冬季,刘沅声首次在梅州客家博物馆中展出了39件反映客家的泥塑圆雕作品,这些作品以粗犷的线条和质朴的风格吸引了一片赞誉。著名雕塑大师潘鹤看过这些作品后,对其赞赏有加,将其形容为“用泥土凝固客家的风情,为千秋万代留下”。

通过使用泥土记录渐远去的客家传统生活方式,刘沅声旨在为后人留下遗产,并促进传承和弘扬 客家的文化。他内心充满对这股文化的情感热爱,用陶土和立体造型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那份乡愁。

他的主要工作包括“历史篇”、“耕读篇”、“童趣篇”、“家教篇”以及“新风篇”,每一部分都以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不同时代的心灵与生活。他还曾获得多项荣誉,如第三届至第五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的金奖,以及其他多项奖项。

除了个人项目外,近几年来,他也将视野扩展到公共雕塑领域,用大型铸铜雕塑和浮雕表达那些关于红色历史的小说故事。例如,他为梅江区的一处廉洁教育基地创作了一系列深浮雕;又为平远县河头镇耕读公园设计了一尊高2.3米的大型铸铜人物像;还有他为北联村党建示范工程制作的大型铸铜《渡口之战》等。

通过这样的努力,无论是在私人或公共空间,都让人们能直接感受到那些被尘封时间中的历史力量,而这些都是由一个人的手触摸而成,一种对艺术追求完美、对乡土文化眷恋无限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