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色彩的客家土楼中国最具特色的民居艺术之作

在福建西南部的迷雾缭绕山谷中,一种独特的建筑物屹立,它由泥土层层堆砌而成,形状庞大、结构坚固,人们称之为土楼。福盛楼是一座直径77.42米的内通廊式圆形土楼,是目前已知直径最大的这种类型之一,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岩太村。

除了通常所说的圆形外,土楼还有方形和各种混合形式。它们散布在梯田旁、溪水边,无处不在,以至于形成了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土楼城墙。初溪土楼群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建筑如同在地面上盛开的大型蘑菇,又像黑色飞碟从天而降,让人目眩神夺。

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曾赞叹:“它就像是大地上的巨大蘑菇,又像是黑色飞碟自天而降,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我们都看呆了。”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将其誉为“中国最特别的民居”。

然而,对这些建筑了解并不新鲜,只是在195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它们是客家人的住所,因此被称作“客家土楼”。随后又发现漳州地区也有类似的建筑,不仅限于客家人,也有闽南人居住在此,因此又改称“福建土楼”。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建筑不仅限于福建,还遍布广东梅州和潮州,有2812座之多。

这些聪明且富裕的人们通过海外贸易积累财富,并用这些资金建设了大量规模庞大的房产投资,即众多样式各异的地质构造——那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地质艺术作品,如二宜楼、福裕楼、齐云樓等等,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且精致绝伦的小宇宙。

从小巧如萌翠林樓直径只有13-14米,再到宽敞如裕昌樓高达五层,从简单到复杂,从独立到集体,每一座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与历史。而现在,这些曾经作为聚族防御和集体生活的地方,现在则逐渐失去了社会基础,只剩下那些默默矗立见证往昔岁月的人们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