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民居建筑图片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泥塑艺术家刘沅声的乡土情怀。刘沅声与他的《北联红色故事》大型浮雕相连。在创作2米高的大型深浮雕时,刘沅声展现了他对客家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感情。

2019年6月18日,中国客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特邀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梅州市民间技艺大师刘沅声举办“客家记忆·乡土情怀”陶塑作品展。这是他第二次在该博物馆个人展览,以2007年至今创作的客家风情泥塑系列共69(组)件为展品。近二个月来,每天都有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有不少家庭专程带着孩子观看,将其作品作为进行客家传统教育的教材。

12年前,2007年的冬季,刘沅声首次在新落成的梅州客家博物馆中展示39件反映客家的圆雕作品,这些作品线条粗犷、风格质朴、人物造型生动,让人一目了然感受到泥土味和乡土味。一时之间,他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人物,并引起轰动。著名雕塑大师潘鹤看过他的泥塑后,对他赞誉道:“用泥土凝固客家的风情,为千秋万代留下。”

通过使用泥土记录渐渐远去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对后人的承诺,使得这位艺术家的使命感更显强烈。他利用陶土和立体语言讲述了关于主人公的一系列故事,其中包括《渡口之战》、《砻谷》、《放米》等,从而留住了那些被时间所遗忘的情景。

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一些公共艺术项目,如在“德馨园”创建10个反映廉洁文化教育主题的大型铸铜浮雕,以及高2.3米的《送子过学堂》,这些都是以崇文重教为题材,并且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一致性。

最终,不论是在私人或公共空间内,都能看到刘沅声如何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一个又一个关于主人公及其家族成员生活的小故事,从而让这些小故事充满活力并且具有很强的情感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