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醫之人必须“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恻隐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以射名誉”、“恃己所長,以經略財物”。以其崇高醫德,被後世尊為“藥王”。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本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大诵千余言。弱冠时,便能谈庄、老及百家说,并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一见他,就叹息说:“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而适小难为用也。”
周宣帝时,他隐居太白山,不愿意接受官职。当隋文帝辅政后,他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但他却称疾不起。他曾对亲友说:“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我方助之一济人。”当太宗即位后,他被召到京师,但由于他的容颜显得很年轻,因此人们都感到不可置信。
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辞谢官职。在显庆四年,被授予谏议大夫职位,但他仍然坚持辞让。在上元元年,他请求归乡,并获得了特赐良马和鄱阳公主赐给的地产作为住宅。
在那个时代,有很多知名的人物如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都尊重他像对待自己的老师一样对待。他虽然生活了非常长时间,但他的听力和视力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这让人们都感到惊讶。
然而,《旧唐书》中关于孙思邈年龄的一个记载却引起了一场关于他的真实年龄的大讨论。这段记载提到:开皇辛酉岁生,也就是西魏大统七年的公元541年。而根据其他史料,我们知道隋文帝开皇年间只有辛丑这一年的纪录,没有辛酉这一年的记录。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这个日期计算,那么孙思邈应该是一位穿越回去见独孤信的人!更令人困惑的是,当魏征奉命修撰五代史的时候,他们多次访问孙思邈,将其口述历史事件,就像是亲眼目睹一般,这进一步证实了他的年龄超过100岁的事实。
最终,在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去世,其寿命达到了141岁。此前,他留下了一些著作,如《老子》、《庄子》的注解,以及三十卷的《千金方》,这些作品在代地广泛流传。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册子,如《福禄论》、《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以及《会三教论》,每一卷各不同,其中包含了许多医学知识和深奥哲理。
直到宋徽宗时期,由于他的贡献,被敕封为妙应真人,并由道教尊称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 医 大圣等称号,最终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