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钱穆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荡口镇七房桥钱氏家族。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学者,对国学有着深厚的造诣。然而,由于人丁兴旺,家中资源有限,钱穆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
1900年,钱穆在私塾读书时展现出了超群的聪明才智,他和兄长声一同读私塾。后来,他们被送到荡口镇的一位华姓老师那里继续学习。在那里,他们不仅学习了传统经典,还接触到了西方知识,这对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912年春天,钱穆离开老家开始了他十年的乡村教师生涯。他先后在秦家水渠三兼小学、鸿模学校和梅村四小任教,在这些地方,他不仅教授学生们国文、史地等科目,还负责管理学校事务。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写了一本《论语文解》,这是他首次出版的著作。
1922年秋天,钱穆前往厦门集美学校担任教职,这是他第一次成为中学教师。他在集美学校期间,不仅教学工作认真,而且利用休息时间大量阅读,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1927年夏天,经过胡达人的推荐,钱穆转到苏州中学任教。在苏州中学,他遇到了许多知名学者,如汪懋祖校长,以及章太炎、胡适等人。这段时期是他的学术成就最为显著的时候之一,也是他发表多篇重要文章并参与编撰《万有文库》中的《墨子》一书时期。
1930年春天,因为顾颉刚的介绍和推荐,钱穆去了北京燕京大学任国文系讲师。此后不久,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刘向和歆父子的年代记,并且对康有为关于伪经的问题进行了批判,这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环境原因,他很快辞去了燕京大学的职位,并返回南方继续教学工作。
随后的几年中,随着历史事件的发展,比如北平沦陷以及抗战的情况恶化,一系列变化使得教育机构也发生了变动。尽管如此,为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为了完成自己的学术研究计划,比如完成《国史大纲》的初稿——这是一部详细阐述中国历史的大作——Money决定暂时回到家庭居住并侍奉母亲直至1941年。此后,他又应聘去成都齐鲁大学担任国学研究所所员,并同时在武汉大学从事教学活动,但战争迫使所有教育活动暂停下来。
Money 的生活充满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即“功夫出自实践”,即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自身能力。这份毅力帮助他度过困难时期,最终实现个人目标,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人类财富——他的作品,以其深邃见识和卓越洞察力,被人们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