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大祖师中的孙思邈仿佛是医药界的化身展现出一番大医精诚的韵味

道教三大祖师孙思邈,乃医药界的化身,展现出一番大医精诚的韵味。高明见孙思邈,他是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在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精通。他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为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在此书中,他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感同身受的心去救治病人,不仅仅为了名利。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自幼聪明,有过人的学识和见识,被称为“圣童”。他隐居太白山期间,一直等待着有圣人出现时再助其济世。当隋文帝辅政时,他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但他却以身体不适而辞职。后来,当太宗即位时,他又被召回京师,却又一次辞官不受。他在显庆四年被拜谏议大夫,但仍然坚持辞职,最终在上元元年才接受了良马和鄱阳公主赐予的地产作为归隐之地。

然而,《旧唐书》中的关于孙思邈年龄的一个记载却引起了争议。根据他的自我陈述,他开皇辛酉岁(公元581年)生,与乡里相距数百岁,这让人们对他的真实年龄产生了一种疑惑。此外,那段记载还提到他曾帮助魏徵等修撰五代史,并且口授历史知识,就像目睹一般,这也使得许多人怀疑他的寿命可能超过了100岁甚至更长。

最终,据历史记录显示,孙思邈于永淳元年卒,即公元682年,其寿命达到了141岁。这一壮举让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也使得他的作品,如《千金方》、《福禄论》、《摄生真录》等成为后世研究医学与养生的重要参考资料。而道教则尊奉他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醫大聖”、“药王孙大真人”、“开元普度天尊”、“感应普救天尊”,并将其神话化,使其成为道教中的一个崇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