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孙思邈展现大医精诚的典范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 medicine 之人必须“博极医学源, 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見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恻隐之心”,進而發願立誓 “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 “自逞俊快, 邀射名誉”、“恃己所長, 經略財物”。以其崇高醫德,被後世尊為 “藥王”。

《舊唐書.孫思邈傳》記載:“孫思邈,京兆華原(陝西耀縣)人也。七歲就學,一日诵千餘言。”弱冠時,“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加好釋典。”洛州總管獨孤信見而讚曰:“此聖童也。但恨其器大適小難為用也。”

周宣帝時,“孫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隠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征為國子博士稱疾不起。”尙謂所親曰:“過五十年當有聖人出吾方助之一濟人。”

及太宗即位,“召詣京師嗟其容色甚少曰:‘故知有道者誠可尊重羨門廣成岂虛言哉’.”

將授以爵位固辞不受。“顯慶四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辭疾請歸特赐良馬及鄱陽公主邑司以居焉。”

当时知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辇等执师资礼以事焉。

然而,《舊唐書》中自相矛盾的一段记载,却引起了关于孙思迁真人的年龄的一个千古谜题!其中说:“思迁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九十三矣询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遗漏屡访之口传授如目睹。”

再按《舊唐書》记载洛州总管独孤信夸赞孙迁为圣童,而独孤信为西魏将军,如果孙迁生于581年,则只能穿越回去见独孤信了!何况魏征奉诏修五代史屡次访问孙迁口传授如目睹均说明孙迁是南北朝时西魏生人即公元541年。

孫思邈於永淳元年卒即公元682年世寿141岁。

《舊唐書》記載:“遺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無牲牢經月余顏貌未改舉尸就木犹若空衣時人異之”

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於代。又撰《福禄論》三卷、《攝生真錄》(摄生)及 《枕中素書》(枕中素书)、《會三教論》(会三教论)各一卷。

至宋徽宗時敕封孫 思 迎 為「妙應真 人」,道教則尊為「九天采訪三界藥 王 天醫 大聖」、「藥王 孫 大 真 人」、「開 元 普 度 天 尊」、「感應普救天尊」等。

藥王寶詔.志心皈命禮 太極宮中 全真天上 擅還生的妙術 開大道 的菁華 幼號神童 長多奇跡 義門廣成 之譽 睿賞非虛 齐梁隋唐 之朝 年華莫測 峨峰謝表 書墨迹 以無痕 肘后天機 入龍宮 而啟秘論 該三教方著 千金洵藥鏡 之醫 王 實玄宗 之領袖 大慈大悲 大聖大願 至妙至神 降龍伏虎 護國救民靈感 孫 大 真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