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父孙思邈医者仁心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学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見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恻隐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以射名誉”、“恃己所長,以經略財物”。以其崇高醫德,被後世尊為「藥王」。 《旧唐书.孙思邈传》記載:“孙思邈,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也。七岁就學,大诵千余言。弱冠,便談庄、老及百家說,不僅好釋典。此聖童也。但恨其器大,小難為用。”周宣帝時,他因國家多故,在太白山中居住;隋文帝輔政時,他被征召為國子博士,但稱疾不起。他曾對親近的人說:“過五十年當有聖人出,我方助之一濟人。”太宗即位後,他被召到京師,因容色甚少,被視為可尊重的人。在授予他爵位之前,他拒絕了;在顯慶四年、高宗召見後,也再次拒絕。他在上元元年病危請求歸鄉,並特獲良馬和鄱陽公主的封地作為住宅。在當時知名的士人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都對他表示師生禮。

然而,《旧唐书》中的記載自相矛盾,一段關於他的真實年龄引起了关于孙思邈真人的年龄的一个千古谜题!其中说:“开皇辛酉岁生,而今九十三矣。”但根據史料分析,这个日期是不对的,因为辛丑年存在,而没有辛酉年的记录。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历史记载计算,那么孙思邈应该是在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出生的,而且他活到了682年的永淳元年去世,当时已达141岁寿终正寝。

《旧唐书》记载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一月余颜貌不改。当尸就木犹如空衣,有目击者异其事。据此注释《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一卷、《枕中素书》一卷及《会三教论》(每一卷各有一部)。至宋徽宗时,被敕封为「妙应真人」,并尊称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 医大圣」、「药王孙大真人」、「开元普度天尊」、「感应普救天尊」。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