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筷子舞在喜庆的婚礼上十分流行。新郎、新娘和参加者手持一束筷子,有节奏地敲打着肩、手、腰、脚,边打边舞,时而旋转,时而下蹲,两肩和腰随之相应扭动。这种节拍明快、动作优美的舞蹈充满了活力,让人目不暇接,同时增添了婚礼的喜庆氛围。
在中国北方农村,还有一种风俗,即每当新婚之夜闹洞房时,将筷子从窗外向新房里扔,以示吉祥如意,希望能够生儿育女。
订婚送礼是蒙古族中的一项重要习惯。如果一个小伙子看上了某个姑娘,在订婚前,他会通过媒人带着象征和谐、甜蜜和旺盛的白糖、茶叶等物品去撮合。在订婚过程中,要进行数次求情才能定下。这之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蒙古族传统帽)、奶酒以及糖块等礼品求亲。如果女方收下这些礼物,则意味着他们可以继续发展关系。当接近结婚日期,一般会再次给予一次大型礼物,如煮整羊一只,以及酒、茶和哈达。女方则热情招待送来的人,并且祝福他们。
在一些地区,还有一个独特的仪式,即“掰羊脖”。这个仪式通常发生在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当大家一起吃喝唱跳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由于陪娘们故意设置陷阱,他们悄悄地将一根红柳棍或铁棍巧妙地插进羊脖骨髓道里,然后请新郎尝试将羊脖从中间掰断。如果他事先有人指点,他可以识破并取出柳棍或铁棍,这样很容易就能掰开。但如果他不知道,那么他只能费尽力气,最终可能弄得满头大汗,被人们戏称为“狗咬乌龟”。
青海是蒙古族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20年代进入该地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在2000年,全青海省共有88829名蒙古族居民,他们占全省总人口的1.71%。主要分布于海西州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北州祁连县海晏县门源县西宁市部分地区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除了畜牧业生产外,一些还从事农业生产,并居住于土木结构房屋。而服饰则因长期与藏汉交错形成了独特特色,其中男性冬季穿戴的是“德吾日”长皮袍,而女性则穿戴同样的装束。此外夏秋季也会穿戴“拉吾谢格”夹袍,而节日或做客则会穿戴“吾齐羔皮长袍”。
饮用茯茶是一项生活必需,而音乐舞蹈也是他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仰佛教,是另一种体现其文化特色的方式,他们普遍崇奉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派。此外摔跤也是他们喜欢参与的一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