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器,又称“玻璃器”,其制作之物,乃是利用一种熔点较低的玻璃为原材料,并以少量氧化铝掺入其中,赋予其独特之色彩。据说,这种精美的工艺品最初来自西域,随后传入中国,最早在元末明初时期开始在中国大陆展开,其制作技艺,在山东博山地区尤为兴盛。
至于它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历史细节,却依旧留给我们许多未解之谜。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明朝万历年间,那里的料器制作业已成为一门发达的艺术。《青州府志》中记载了当时的一段历史:“琉璃器出自颜神镇,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再辅以黄丹、白铅及铜绿等材料,经过精细加工,可制成各种珠子、灯屏、棋局、帐钩和枕顶等多种用途,它们光泽夺目,让人爱不释手。”
博山料器因其仿制玉器、玛瑙和珊瑚等自然宝石而闻名遐迩,同时,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实用的功能,涵盖日常生活用品、中式装饰品以及首饰等近千个样式。除了博山外,北京也是一个重要的料器生产中心。在清代康熙年间,一家专门用于生产皇宫御用料器的大型厂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皇室成员的青睐。
北京最著名的是其仿玉工艺品,它们几乎达到了一般人的认知界限上的真实性,其工艺水平令人叹为观止。此类产品包括众多传统首饰、中式装饰品以及雕刻作品共计1500余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极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