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豪欧阳修《集古录》卷10记载了“谢仙火”的奇迹,讲述了岳州华容县玉真宫遭天火烧毁,只剩一柱,上面刻着“谢仙火”三字。民众不解,去问何仙姑,她回答说这是雷部之鬼夫妇的名字。欧阳修称这位女方士为衡山何仙姑,说她是衡山女子号称何仙姑,那是一个绝粒轻身的女子,被人认为是神仙。
但“谢仙火”崇拜流传甚广,许多文献都作了记载。《事实类苑》卷46说这个信仰在湖湘间流传,《中山诗话》载此奇迹发生在岳州天庆观,而永州也有同名的何仙姑,她回答说这是一对雷部夫妇之神。
唐宋以来,大概凡受尊崇的坤道、女丹家、女巫等皆被民间称为仙姑,其中姓何者,则是 何仙姑。比如唐代有何仙姑,但不是宋时的人物,这个与后来的八仙之一演变成不同的故事。
曾慥《劝道歌》附言曰:“虚靖先生《大道歌》,司马子微《坐忘歌》,何仙姑亦作《证道歌》,其言深切著明,有补于世。”曾慥可能提到的是一个不同的人物,但也不能确定是否就是宋时的人物。
总而言之,“谢仙火”的背后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它不仅反映了一种超自然现象,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对于生命和世界的一种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作为一种宗教信仰还是文化现象,“谢仙火”都留下了一段重要的历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