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本名张陵,为留侯子房八世孙。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出生于吴之天目山,七岁即读老子道德二篇,对其义理了然。在太学中学习,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并教授众多学者。
永平二年,因直言极谏科中,被授予巴郡江州令(今重庆)一职,但他因对黄老之道深信不疑,不久辞官隐居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后来,他随王长入蜀,从淮入江西鄱阳至云锦山炼丹,与龙虎相见。
张道陵在鹤鸣山修炼三年的时间内,创立了道教。他被赋予“正一盟威之道”或称“三天正一科术要”,并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领民众。不施刑罚,以廉耻治民,用符水治病,被百姓尊为师。
他尊老子为教祖,并撰《老子想尔注》阐扬教义,将“道”视作最高信仰。张 道陵以“无事而不成事,无食而不饱食”的高尚品质生活终身,即使当上了博士和冀县侯,也坚决推辞。最终,他隐居在鹤鸣山,与夫人雍氏一起修炼,最终升仙离世,享年123岁。
唐玄宗时期册封为“太师”,宋徽宗时期又加封为“正一靖应真君”。明崇祯皇帝时期,加赠“无穷高明上帝”。到现在,他仍被尊称为祖天师、泰玄上相、大圣降魔护道天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