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众多印象中,全真道士往往被视为出家的修行者,但是在江浙沪和江南地区,这一传统观念却有着不同的面貌。这里的许多全真道士都拥有家室,有的人甚至不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人们可能会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这一现象,比如说法纷纷,如“道风腐化”、“非正宗全真”等。但这些只是表面的说辞,并不能触及问题的核心。
其实,了解这背后的原因并不难。在宋元时期,全真道教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源流,而内丹心法则是由东南西北中派共同传承接续,其中主流的大致上是由南北二宗的钟吕信仰作为本源。这两大宗派分别以“先命后性”的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主要出自南方,因此被称为南宗。
在现在存世的丹法中,也有 南宗和北宗两个重要派别。其中,南宗即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一脉,以《悟真篇》为主要理论,在上以男女双修为主,是为南宗。而白玉蟾祖师所传丹经显示,他清修成道,这与他童身出家的特点以及扎实的双修基础有关。
相比之下,北宗则是辽金地区王重阳祖师所传的一种清修丹法,由于战争频繁,使得两地交流少,所以也没有出现过明确区分。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当元朝将全真教传到江浙一带,便为了区分与当地已有的紫阳派而称之为北宗,而紫阳派则被称作南宗。
此外,全真的另一支,即七位名叫马丹阳、谭处端、邱处机、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人的祖师们,被尊称为“北七真”,而另一个七位祖师,则包括张伯瑞、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三代封号白玉蟾以及彭耜等,他们被誉为“南七真”。
在元朝时期,全真的龙门祖师邱顺天开创了新的局面,从此开始向江南地区进行传播。此后,不同地域间因为历史上的政治变迁和文化交流,一些地方性的修行方法逐渐融入到了更广泛的地域范围内,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幅图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性或个人性的修炼方法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有一些更具普遍性的思想体系得到普及。
闵一得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晚清时代的大禅師,他开创了一种调和性的内丹术,即所谓中的调和派。他通过结合阴阳栽接与清净孤修,将二者合而为一,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且具有很高影响力的内丹术。这套技艺虽然不是纯粹阴阳还是纯粹清净,却既非《参同》、《悟真》之法,又非冲虚华陽之法,更非悟元子《十二种》之法,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辨识。
至于金盖山,那里曾经是一个聚集着多个不同派别弟子的场所,其中包括盐铁尹屈桢及其叔叔屈东生,以及友韩珊珊田玉册一起居住的地方。他们曾在那里筑造神龛并供奉吕洞宾铜像,这里的气氛充满了神仙共存的情趣。而陶靖庵则是云巢嗣龙门的一个重要继承者,他提倡神仙与忠臣孝子不二,并提出出家与在家各随方便这样的思想,为后来的龙门派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该家族还产生了一系列知名人物,如徐紫垣和徐隆岩,他们都对该家族产生了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来看,全真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它涉及到地域差异、中原古典文化对其他地方文化影响乃至现代社会对于这些古老智慧重新评价的情况。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又令人好奇的问题空间,让我们不断去探索去理解那些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却离我们非常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