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之谜六类人不宜踏足天然道观的秘境

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集古录》卷10中记载着“谢仙火”的奇迹故事,讲述了岳州华容县玉真宫被天火烧毁,只剩一柱,上面刻着“谢仙火”三字。民众不解,去问何仙姑,她回答说谢仙是雷部之鬼夫妇。这位女方士被称为衡山何仙姑,是一位绝粒轻身的人,被人们认为是仙。

然而,“谢仙火”并非神秘的符号,而是一种计件刻画,用作伐木者队名。刘攽《中山诗话》指出“谢仙火”的“火”字代表的是“部”,而王得臣《麈史》则解释为伐木者刻下的名字。沈括《梦溪笔谈》更直接将其理解为队伍的意思。

但即便如此,“谢仙火”的崇拜仍广泛流传,不仅在湖湘地区有所记载,还有许多文献提到此事,如赵康靖公《闻见录》,以及刘攽、魏泰等人的著作。在这些文献中,提到的永州何仙姑与欧阳修称呼的衡山何仙姑可能是同一人,但地名的差异使得这一点并不确定。

唐宋时期,对于受尊崇的大禹、女丹家、女巫等,都常常被民间尊称为“仙”。其中姓、何者,则特别受到推崇,有些甚至演变成八卦之一。而曾慥《劝道歌》的附言也提到了虚靖先生和司马子微关于内丹术的著作,以及何圣姑撰写的一篇类似的作品,这显示了对内丹术和神秘知识深厚兴趣。

不过,无论如何,“谢圣火”这三个字,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越它原来的用途,它成了一个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话题,一直影响着后世对道教文化和自然现象的探索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