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2月15日,农历腊月三十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除夕,就在今天。 传说,“夕”是一只年兽,最怕爆竹声。据《吕氏春秋》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
在民间传说中认为,“夕”是一只恶兽,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所以常到附近村庄去找吃的,这却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后来有一年,一个孩子说他有办法除掉夕。他让大家多砍些竹节带着,在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子夜,夕来了。那位聪明的孩子让大家往火堆里扔碎竹节,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将那可恶之物惊吓而逃。
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日子,百姓在大年三十都要集体燃放鞭炮,并且还要聚集在一起享受一顿和和美美团圆饭,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这个特别时刻,我们不仅要遵循老规矩,还要深化对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以此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
过年讲究团团圆圆,每家每户都会精心准备一次团圆饭。这份饭菜不仅丰盛,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道美食也各具特色,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其中饺子的历史更与医圣张仲景紧密相连。
据说张仲景曾经为贫苦人士制作了一种祛寒温热汤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包成耳朵形状,即所谓娇耳,为穷人们解冻伤痛。一时间,这种治疗法被广泛采纳,也就自然演变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一种食品——饺子。而北方人的吃饺子的习惯,则源远流长,从汉朝便已开始,它象征着新旧交替,更预示着财富如泉水般涌现。而有些家庭甚至会将硬币包入其中,让谁先吃到了,便能多赚钱,一举两得。
南方则以汤圆为佳,其形似团结意味着家庭和谐吉祥,而馄饨则因其开初之音,与混沌相呼应,因此吃它既能开启新的篇章,又充满了向往未来的希望。此外还有的地方会选择长面或称作长寿面,以表达愿望百岁高龄;至于年糕,那么它就是为了祈求一年又一年都能够丰收喜庆。
随着时代发展,不论生活如何变化,一桌丰盛的餐点总是不可或缺,而尤其是在这特殊时刻,无论是热气腾腾的大锅炖烤还是鱼香四溢,都承载着家族成员之间无尽的话语与笑容,以及对未来的一切憧憬。不论何处何时,只需回忆起那些简单而真挚的心情,便仿佛再次回到那个温暖而充满期待的小小世界中去了。在这里,我们共同迎接狗年的到来,同时也为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所有事业成功加油,为下一个春天带去更多希望与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