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无规矩,无以成方圆。”道教便是遵循其内在的戒律,以确保道士们能够维持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所谓“戒”,乃解缚、界分、止息之意。在《洞玄灵宝玄门大义》中,便有明确指出能解众恶之缚、分善恶之界,并防止诸多不良行为。
此外,“律”则是指对违反戒律的惩罚手段,其内容基于戒条而制定,是为了指导和约束道士们的言行。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规矩和规定,如三皈五戒八戒十戒等,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宗派而设定的,旨在帮助道士们保持清净的心态和纯洁的人生。
从太上降授到科仪,从一代传承至今,全真派的传法制度一直被视为神仙修炼的一种方法,它包含了很多具体要求,比如《重阳立教十五论》、《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等。这一切都体现了整个系统对于修行者的严格要求。
到了元明时期,不仅有了更详细的地面规范,也出现了针对犯错者的惩处措施,如《正统道藏》、《道藏辑要》的收集,以及北京白云观订定的清规。这些都依据犯错轻重来进行处理,从跪香到火化,一应俱全。
最后,由于王常月撰写了《初真戒律》,以及与他同时期撰写的人物,他们共同创造了一套完整且严格的三堂大戒,使得全真派成为中国宗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