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瑞道长道教八大真人中的自然之韵

孙明瑞,道名墨道人,出生于1925年10月的河北省威县第什营乡芦头村。自幼家境贫寒,他只念了两年半的书便辍学。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孙明瑞满腔愤怒加入共青团,当上了抗日儿童的副团长。他带领孩子们参与抗日斗争,在危险中成长。

一个寒风凛冽的雪夜,孙明瑞离开家乡,一路躲避着日寇,最终流落到山东东平县(今梁山县)。这段经历有诗为证:“日寇侵华丧天良,惯行烧杀抢三光,手挽祖母怀抱鸡,雪夜宿坟泪望乡。”他走投无路时,将安山镇道观“七圣堂”作为避难之所,从此成为一名全真龙门派道士。

在“七圣堂”,孙明瑞遇到了师爷臧永范,并被赠予六幅梅花图。这不仅激发了他的兴趣,也引导他开始研读诸子圣贤书和领悟道教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他将道家的坚定、忘我、空灵、超越精神融入画作中,用笔端捕捉自然之韵,其作品中的水墨梅花,被誉为取天地之清气而来。

随后,他云游四方,与张大千得意门生何海霞相遇,并被收为徒。何海霞见识到了孙明瑞慧根深厚和诚恳,便收下了这位道家弟子。当即赠送了一幅《华山图》作为见面礼。为了打好基础,他们推荐他去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在那里,他接受了石鲁、罗铭、方济众和赵望去等名师的指导,使他的画艺大进。

在西安八仙宫与终南山麓周至县楼观台居住期间,他亲手种植了梅树千余株,以供写生。他把自己置身于梅花的天地之中,在月光下婆娑的梅影里寻找灵感,为自己的水墨梅花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情感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明瑞形成了“重墨”的个人风格,其作品不仅体现出长安画派苍雄大气与意境幽深,更融入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他与当代书画泰斗宴济元等一起赴庐山写生,并共同创作结下深厚友谊,有人给他取号“墨道人”。

一生的修炼使得孙明瑞成为一代高僧,他对待艺术充满热情,对待生活持有淡泊宁静的心态。不论是笔下的水墨,或是心中的慈悲,都体现出了一个真正的大智者、大勇者的形象。而他的每一次捐献,无论是在陕西省图书馆还是其他地方,都彰显出了一个高尚的人格魅力,让世人敬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