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瑞自然中的道教代表人

孙明瑞,道名墨道人,出生于1925年10月的河北省威县第什营乡芦头村。自幼家境贫寒,他只念了两年半的书便辍学。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孙明瑞满腔愤怒加入共青团,当上了抗日儿童的副团长。他带领孩子们参与抗日斗争,在危险中成长。

一个寒风凛冽的雪夜,孙明瑞离开家乡,一路躲避着敌人的追捕,最终流落到山东东平县(今梁山县)。他走投无路之下,将门槛踏破进入安山镇道观“七圣堂”,从此成为了一名全真龙门派道士。在这里,他不仅得到了吃穿,还有机会读兵法战书,为国效力,但他没有想到,这一步将开启他的另一段人生旅程。

在七圣堂的大殿里,一幅气势恢宏的梅花图吸引了孙明瑞。那是师爷臧永范遗作。孙明瑞开始暗暗临摹师爷的手迹,直到师傅魏园屾见他如此痴迷,便打开封存多年的臧永范遗作,从中取出六幅梅花图赠送给他。这六幅梅花图如同隔世之宝,让孙明瑞喜出望外。他静心研读诸子圣贤书,并领悟了梅画和道教文化中的精髓。

随后,孙明瑞云游四方,在陕西结识了张大千得意门生何海霞,并被收为徒。大师见其慧根深厚、态度诚恳,便高兴地收下这位道家徒弟。当即赠送一幅山水画《华山图》作为见面礼。此后,他又去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在那里遇到了石鲁、罗铭、方济众等名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画艺。

为了写梅,他在楼观台亲手种植了数百株梅树。在月光下的婆娑枝头、枯木虬蟠老树,以及孤清冷艳雪后的梅,都成为了他的素材。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中,孙明瑞和他的梅花融为一体,他们共同生活在自然界中,无忧无虑,却又勇猛精进。

在习画过程中,孙明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即“重墨”风格。他的一些作品,如水墨梅花,以浪漫朴拙、大黑大白著称,不拘泥于常规,而是自由奔放,有着一种博大精深的情感表达。他与当代书画泰斗宴济元等一起云游四方,与他们共同创作结下深厚友谊。宴济元曾给予他雅号“墨道人”。

然而,对于这些赞誉之辞和物质上的成功,可谓视若尘埃。一生的所得,全数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和故乡父老;偶尔有人要买他的作品时,他也会将收入全部上交回社会。对于这样不凡的人生选择,他淡然回答:“我们应当爱国爱教。”这样的举止,让人们觉得他仿佛是一位活神仙,只以诚实相待,没有私心,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这就是墨道人的故事,是对生命意义的一次探索,也是对自然美好事物的一次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