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瑞,道名墨道人,出生于1925年10月的河北省威县第什营乡芦头村。自幼家境贫寒,他只念了两年半的书便辍学。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孙明瑞满腔愤怒加入共青团,当上了抗日儿童的副团长。他带领孩子们参与抗日斗争,在危险中成长。
一个寒风凛冽的雪夜,孙明瑞离开家乡,一路躲避着敌人的追捕,最终流落到山东东平县(今梁山县)。他走投无路之下,将门槛踏破进入安山镇道观“七圣堂”,从此成为了一名全真龙门派道士。在这里,他不仅得到了吃穿,还有机会读兵法战书,以苏秦张仪为榜样,为国效力。
然而,这一转折却开启了他的人生另一条道路。在七圣堂的大殿上,一幅气势恢宏的梅花图吸引住了孙明瑞,那是师爷臧永范遗作。随后,他开始临摹师爷的手迹,并获得六幅梅花图,从中学习诸子圣贤书和理解梅画精髓。
在修行过程中,孙明瑞将道家的坚定、忘我、空灵、超越精神融入笔端,其水墨作品展现出狂放老道、风骨跃然纸上的艺术魅力。人们称赞他的梅花画取天地之清气而来,是真正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之后,孙明瑞云游四方,与多位知名画家结识并学习,他们包括张大千得意门生何海霞,以及石鲁、罗铭、方济众等长安画派大师。在西安美术学院进修期间,他深受这些大师影响,对自己的艺术技巧进行了重大提升。
在习painting时,孙明瑞形成了“重墨”的个人风格,其水墨作品尤其是水墨梅花,以浪漫朴拙、大黑大白著称,不拘常法,却又渗透出长安画派苍雄大气和意境幽深。此外,它还体现出了博大的道教文化精神。他与其他书画泰斗一起赴庐山写生,并与宴济元同住“海会寺”,共同创作结下深厚友谊。
某年间,被宴济元尊为“墨道人”,既反映其独特笔触,又彰显其身份,从此,这个雅号被广泛使用。当他的作品被收藏家求购时,他总是谢绝,不接受任何报酬。这份慈善精神使他成为了当代中国最成功的书法家之一,无论是在笔法布局还是意境方面,都能代表中国传统,同时又有创新之处。
尽管生活艰苦,但孜孜不倦地奉献给社会的是这位高洁高尚的人物——墨道人。一生的全部作品都没有留存,只将它们奉送给世人。他说:“愿把苦寒留自己,一点香气送万家。”这样的行为正是《清白传家》所言:“清白传家古人云,不邪不歪正中人。”
即便面对商机巨大的情况,比如有人想以低价买下他的作品或捐款购买更多,但他始终坚守原则,不卖也不收。不仅如此,在晚年的岁月里,即便举办展览,也将所有收益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或故乡父老。而且,每次义卖所得款项,都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四川南充一名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男孩。此举证明了他的慈悲心和对社会责任感极强。
作为一名实践者,《 道德经》的训诫——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践行着勤劳节俭,对待食物也非常简单:粗茶淡饭、一条黄瓜、小葱蘸酱面足矣;早晚咸菜米汤馒头、中午熬大白菜;即使面对孤苦环境,也能享受写生的快乐,这就是这个仙侠般存在者的世界观吧?
2010年2月6日,是农历新春佳节的时候,你是否记得那次偶然相遇?那时候,我见证了一位在世神仙般存在者的轻松自在与快乐,即使历经时代沧桑磨难,却依旧笑谈过去,从未留下过丝毫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