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这一时期的道教造像不仅受到佛教影响,而且在形式上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神像上的面目、服装、手部动作以及坐姿,都带有明显的佛教色彩。在表现形式上,这些造像是采用圆拱龛、莲花座,并且常常配备舟形背光和头光,以及飞天、夜叉等装饰。
不同于佛教造像的是,道教造像是着装以道袍、戴冠,并且颔下有胡须,手持麈尾,或双手相交置于胸前,或执符,还有供养人自称为“道民”“道女”等。此外,从现存最早的道教造像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供养人的信仰多样性,他们既有信仰佛教,也有人信仰 道教。
羽人飞仙形像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但高浮彩塑作品很少。敦煌莫高窟第297窟中的羽人彩塑是代表性的作品。这件作品展现了北朝时期佛教与道 教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吸收的情况,是一件珍贵的古代美术品。
老子被奉为最高宗师,他的形象首次见诸史籍是在《后汉书·孔融传》中,被称为老君。这一时期,最早奉祀的是老君、三官、三皇等神仙。在现存的一些重要文物中,如北周保定二年的李昙信兄弟敬建的大雄宝殿内所立太上老君石像,便直接称呼其为“老君”。
此外,在这一时期随着祭坛和观宇建立反映神仙故事的人物壁画也应运而生。这些壁画由著名画家或工匠创作,它们构思精细,讲究笔法和神韵。而那些注重实用功艺的手工艺品则多附丽于工艺。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及其他地方都发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壁画,其中东王公图与西王母图尤受关注。东王公是中国古代神仙之一,而西王母则掌管女仙名籍。她们乘坐四车或三凤车,被描绘成庄严而威武的地位,同时也是释放出一种壮丽气势。
河北磁县大冢营村发掘出的东魏茹茹邻墓及甘肃酒泉丁家闸墓都留下了一批非常值得研究的壁画,它们展现出了人物比例准确勾勒线条流畅颜色艳丽沉厚的情景。
此外,当地文人如曹不兴善画龙;荀勖善绘神仙人物;顾恺之既擅长肖像又能绘制释度人物,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陆探微以肖像闻名,又兼技蝉雀马匹房屋楼阁山水花草;张僧繇则以疏体法著称,为我国绘画史上的杰出贡献者。此类艺术家的存在,使得这段历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