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静(406~477),南朝宋时期著名道士,早期道教的重要建设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人,是陆凯之后裔。少宗儒学,博通坟籍,旁究象纬。他不仅精研玉书,还好方外游,有遗弃妻子入山修道之举。在其一生中,他为搜求道书寻访仙踪而遍游名山,其声名远播。
在宋文帝刘义隆时期,由于太后王氏信奉黄老之术,对陆修静的道风大加赞赏,将其召入内宫讲理说法。当时避乱南下的陆修静,在大明五年至庐山建精庐隐居,并在泰始三年被明帝召见,被尊称为“先生”。他曾指出:“天下有三宝:一曰金丹,一曰真经,一曰圣教。”并主张“身有杀盗淫动,而役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而课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而使以思神。”
陆修静还对道教斋仪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他认为斋直是求道之本,因此提出了九斋十二法的斋醮体系,并撰写了一系列斋戒仪范之书。他还对 道教经典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为后世所继承。
此外,陆修静还有许多其他著作,如《灵宝经目》、《三洞经书目录》等,这些都对后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